6月17日晚,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宜宾、乐山、德阳等地不少居民通过电视、手机等接收到预警信息。300多公里外的成都,101个小区、180个学校里的大喇叭发出倒计时警报声,响彻夜空。
“宜宾提前10秒为地震预警”、“成都提前61秒预警”……一时间,地震预警系统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
民间研发者王暾再次站到了风口,迎接比以往更为热烈的风浪。
6月18日那天,采访他需要排队。他精力充沛,语速极快,像背书一样回答媒体抛来的问题。
他对这次地震预警带来的巨大关注很满意——微博上,地震预警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十亿;地震预警APP窜到手机APP下载排行榜前列,短短几天下载量达四五百万;房地产公司、社区、学校也纷纷咨询合作。坐地铁时,他随机问了下周边的人,全都知道地震预警。
但质疑声也不断出现。事实上,这个自2011年起投入运用的系统,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质疑与争议,不断刷新着公众对这一专业领域的认知。
地震预警app页面。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深夜警报
60秒倒数计时从大喇叭中传出,紧接着,是长达一分钟的警报声。
家住成都高新区的孟磊,正抱着电脑坐在沙发上准备“6 18”抢购,听到隔壁小区传来的倒计时,已经数到了20秒左右,他没太在意,以为是警车鸣笛声。
几乎是一瞬间,房子开始抖动,餐桌上方的灯在晃,沙发也在晃,他下意识以为是坐旁边的妈妈在动,“别晃了”,“我没动”,妈妈说。孟磊这才察觉是地震了,赶紧提醒家人往桌子下躲。
成千上万的人听到了警报,但就像孟磊一样,很多人没听懂它。
黄小燕以为在拆爆炸装置。在小区住了7年,她还是头一次听到警报声,“小区里也没有宣传,都不知道安装了这个”。
那晚,她正躺床上玩手机。倒计时数到四十几的时候,她好奇地去窗边看了下,没有演习,小区里也没人出来,她又坐回床上。
数到“一”的时候,家里的床开始摇,妈妈说,“你晃床干什么?”她马上意识到,地震了。经历过汶川地震和多次小地震的她,感觉晃动不太厉害,在19楼也跑不了,就索性没动。夜里,她感觉又震了一次,不过没有警报声。那天她睡了一个踏实觉。
在离震中双河镇更近的地方,警报来得更急促。
家住宜宾叙州区的林艺离震中50多公里,听到警报拉响时是倒数5秒。她还没反应过来,房子已经开始晃动,来不及开门跑出去,她连忙拐进门口卫生间,没站稳,直接蹲到地上。第一次震动过后,一家人赶紧收拾东西跑下楼。
听到家附近的县人民医院传来的警报声后,珙县人刘才和家人迅速跑进了厕所,这里距离震中仅有20多公里,晃动持续了大约半分钟,屋子震出了裂缝。
让刘才疑惑的是,县医院旁边的不少学校,都安装了大喇叭警报,这次都没有响。
刘才不知道,他处在地震盲区边缘。预警时间极短,甚至来不及预警,地震波已经到来。
“中国公众刚刚接触地震预警,对它还比较生疏。”中国地震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地震预警专家解释说,地震预警在日本叫“地震紧急速报”,中文应翻译为“地震报警”或“地震警报”。
和震前预报不同,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为震中周边还未遭遇破坏的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
“目前全世界地震预警水平都差不多,就是谁的系统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这位专家介绍,地震预警原理都一样——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安装大量地震预警传感器,监测到地震波后传给预警中心进行分析,计算出预警震级、烈度、震中位置,然后通过电视、手机等方式发出警报。
我国是全球强震高发区域,上世纪至今发生过500多次6.0级以上地震,死伤上百万人,上亿人受灾。2008年汶川地震前,日本早已建立地震预警系统,而国内的地震预警系统还未成形。
与地震波抢“秒”
王暾走在了前面。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放弃国外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成立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研发地震预警技术。
2011年4月25日,他通过短信,首次接收到了一个2.7级左右地震的预警信息。当年12月6日,四川江油市双河中学通过大喇叭,提前36秒对汶川一个3.8级的地震发出警报,提醒师生撤离。到现在,成都、宜宾等9个市州的212所学校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
宜宾珙县一所中学校长介绍,预警系统是市教体局统一安装的,目前学生比较多的学校才有,但有的安装了也不会用,“放在那儿,还没发挥作用”。
而地震预警系统进入社区,要追溯到2012年,由成都几个社区率先安装,直到去年5月,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集体安装,才成规模。到现在,预警系统共覆盖了成都101个社区。
但这也仅是一小部分,在这次地震中,许多成都人没有收到预警。王暾解释,小区安装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先获得政府授权,并由他们来安排。
在社区、学校,大喇叭通过一个黑色预警接收终端接收预警信息,达到设定的地震烈度阈值后,触发警报。烈度阈值通常设为3度——达到3到4度时,大喇叭只报数;4到6度,报一个数,发一声“嘀”;大于6度,报一个数,发一声“嘀嘀”。有震感而大喇叭没响,说明地震对当地没什么破坏。
但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6月22日,珙县发生5.4级地震,成都烈度仅有1.6度,没有触发警报。
当时,孟磊正坐沙发上休息,电视右下方突然弹出红色方框,电视声音中断,响起了女声语音播报:“四川长宁正在发生5.0级左右地震,成都市震感轻微,地震横波还有16s到达。”
珙县5.4级地震发生后,孟磊家电视上弹出地震预警提醒
他吓了一跳,心想“没听到警报声啊,是不是出错了?”
很快,门、衣橱晃动起来,比5天前的长宁地震更厉害。几秒钟后归于平静,没有避险的他,一度有些后怕。
对一些人来说,提前得知地震将至,比起不知道,恐惧感会减少。
家住雅安的石晋瑗,长宁地震发生时,正在看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突然“嘀”的一声,荧幕弹出预警小窗,她心里咯噔一下。看到上面写着雅安震感轻微,这才安定下来,坐在沙发上静等。
电视是通过机顶盒来接收服务器传来的预警信息。当烈度达到2到4度时,弹出小窗口提醒,4度以上是大窗口。
2012年5月,地震电视预警最早在汶川开通,之后扩展到北川、茂县等少数几个城市。去年5月,和四川省有线广电网络股份公司合作后,电视地震预警服务扩展到了四川省地震区的13个市州共79个区县,占四川省地震区区县的60%。
长宁地震发生后,德阳市民家中电视收到地震预警提醒
“超过300万个家庭可以免费接收预警信息。”四川广电网络智慧业务部一位负责人介绍,这次地震通过电视接收到预警的家庭并不多,一是因为有的地区还未取得政府授权,二是不在预警范围内。为避免引起恐慌,他们没有做密集的预警科普,而是每月一次、以小窗的方式推送科普信息,“没开电视,可能没看到”。未来他们将发布新款机顶盒,确保电视不开机,也能自动弹出预警信息。
“万一误报了呢?”
更多的人是通过手机接收预警信息的。
2011年9月20号,国内首批500多位体验者,收到了短信、地震预警APP等发来的预警信息。
不过,短信效果并不好。2013年4月芦山地震发生后,手机预警短信出现延误,被质疑“早上的地震,短信中午才到”,王暾于是将短信预警取消。
曾杰最早使用地震预警APP是在芦山地震后,身边不少同事都下载了。但除了芦山地震的余震,他此后的几年再也没有收到过警报。曾杰一度怀疑手机出问题了。上网查询后,他发现软件必须打开才能接收到预警信息。
王梦媛也是芦山地震后下载的。系统默认烈度达到2度就推送预警信息,她觉得太过频繁,就将提示关了,只在地震来时打开看看,“没啥用”。
用户收到地震预警app提醒
体验者们列举出种种问题,如无法注册,联网才能提醒;经常显示加载失败、网络错误;安卓系统会闪退;后台开着非常耗电,不开会自动关闭;设计不美观……长宁地震当晚,还有网友晒出图片,显示延迟了2到6小时才收到预警信息,还有的完全没收到,“感觉像个摆设一样”。
有用户反映延迟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图片来源:@沙琪玛骑马
“这是通讯网络或服务器的原因,跟地震预警技术本身无关。”王暾坦言,APP快4年没更新了。地震灾害是小概率事件,每次只有发生大震后,下载量才会增多。比如长宁地震后两三天,下载量增加了四五百万。这几年,他们逐渐放弃手机APP,希望将地震预警功能内置到微信、QQ等手机其他APP上,实现强制推送。
在“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专家集体访谈”中,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介绍,地震预警有利于企业、公众采取应急措施,但公众收到新信息后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所以国家在信息处理方面非常严谨。
文章来源于:
www.ddxyzs.com
www.taobaogs.com
www.sgvbots.cn
www.php133.com
www.zhongqipingtai.cn
www.9sow.cn
www.sy978.com
www.juqizhi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