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蚊子不仅惹人痒,而且还是传播疾病的一大“帮凶”。来自中山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为期4年的田野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将雌蚊绝育与雄蚊感染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相结合,可成功压制及清除野生的白纹伊蚊种群,达到控制蚊媒种群的目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白纹伊蚊是一种全球性的、具有强大攻击性和入侵性的蚊种,可传播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等。控制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传统方法一直收效甚微。
研究人员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种沃尔巴克氏体菌株的新型蚊株(不同于天然携带两种菌株的野生种群),再对蚊子进行辐射,让可能被意外释放的携带同型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绝育,然后释放雄蚊诱导野生蚊种不育。
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奚志勇表示,在两年的时间里,野生蚊子种群几乎全被清除,每年野生蚊种的数量平均减少了约83%—94%,且在长达6周内都监测不到任何蚊子。该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将雌蚊绝育与雄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相结合应用于蚊媒区域性控制的可行性和未来建立无蚊媒病传播或无蚊骚扰的人类保护区的前景。
文章来源于:www.php13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