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4日电 (樊中华)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在线新经济”成为上海着力提振“疫”后经济的“高光主角”。以线上线下联动为特色的上海“五五购物节”实现全市网络零售额近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3%,线下实物消费则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上海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速度出人意料,”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在3日举办的“新基建与城市发展”主题学术沙龙上表示。
“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及疫情冲击和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的交集,成为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机会。”陈宪指出,在线新经济作为“疫”后新变量,将在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怿进一步指出,此番在线新经济爆发并不是因疫情而出现的突发现象,“一是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二是需求也达到了规模,‘赋能’的想法可以更便捷地实现。”
汪怿同时注意到,这种新经济出现的背后,实则有创新实践者、创新服务者、创新使用者和创新管理者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个‘李佳琦’的背后,有创新技术、接受创新的消费者,创新制度与创新管理等庞大的‘后台’支撑。”
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将这种“支撑”称为“基于新技术、新基建、新生产要素而产生的新商业形态。”
“以数据资源为新的生产要素,新技术可将新基建、新商业形态的供需两端进行更加精准、高效的匹配,从而催生出巨大的市场机遇。”惠志斌指出。
也因此,数字经济的协同性十分明显。惠志斌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技术策源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则因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雄厚基础在消费端和用户资源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场景,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都非常愿意到中国来开发落地。
“数字经济面向的是增量市场,而不是存量竞争,开放合作、国际协调的模式将带动新的需求、产业、市场涌现,给予一些国家和企业核心的发展机会,这也是数字经济最大的魅力。”惠志斌称。
专家认为,在数字经济赋能的时代,“开放”将是新技术惠及全球的关键词。
其一是政府治理模式的开放。“当前,中国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就是要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开放数据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形成流动的数据价值闭环。”惠志斌说。
汪怿认为,基于开放的数字新经济可以赋能每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形成开放型人才经济。“一些岗位会消失,但更多的岗位会出现来支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其二是全球应基于开放合作的共识,共同“做大蛋糕”,共享新技术带来的新发展。
“中国在向世界各国学习,但也希望在国外现有的技术框架内,不断努力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能够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新路子,”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宋海涛说,当前,中国正在研发的工业操作系统、开源开放平台等,都是希望给全球更多的工业企业、科研人员多一条技术路线选择。
惠志斌指出,面向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未来,中国在数据保护等重要问题上,始终与国际看齐。“在新兴的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信息安全、开放治理等,都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风险和挑战,我们需要沟通合作、创新推动一些方法去破解各种难题。”(完) 【编辑:周驰】 开心兔还款客服电话-24小时服务热线中心
注:本站发布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由原创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协商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