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6月25日电 (艾庆龙)西北大山深处,40多岁的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吊坪村村民张万平搭乘便车,行走在盘山公路上,到家后,他便进入洗澡间,打开浴霸,调试水温,清除汗垢、消除疲劳。
生活在山区乡村的张万平认为,在家洗澡,是城里人一大快乐之事,而如今这样的情况,在他所在乡村已司空见惯,他更是轻车熟路,去享受这件幸福事。
临夏州所辖积石山县是甘肃省唯一多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自1998年起中国国务院侨办(简称:国侨办)开始定点帮扶,2018年机构改革实施后,中央统战部继续支持和帮扶该县脱贫攻坚。
2019年,积石山脱贫。积石山县县长马尚文认为,中央统战部的帮扶和华侨华人的捐建,是积石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17年,在国侨办帮扶下,吊坪村首批32户将农村传统落后的旱厕改为水冲式清洁环保厕所,并安装了全天候太阳能热水器,张万平便是受益者之一。
“以前住的老房子是个土棚子,快塌了。上厕所就在屋后或者空地上解决,后来建了旱厕。”张万平回忆说,得益于异地搬迁,他搬进新家,让他最开心的便是拥有了卫浴一体化的新厕所。
在积石山一处扶贫车间内,村民检查伞面。(资料图) 罗东升 摄常年在外务工的张万平,定期会去县城澡堂,而妻子龚登雄和三个女儿,平时没机会出门,自然一年也洗不上澡,如今,上述情况已成为历史。
“厕所的粪池废物经过净化槽处理,可以浇地,还可以浇树、种花。”吊坪村村民马俊祥说,厕所变了,家里人的生活习惯也变了,更讲卫生了。“家里亮堂了,人洗干净了,精神面貌也好了。”他说,自从搬进新家,习惯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其实,吊坪村变迁是中央统战部帮扶的缩影,在积石山,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20岁的杜小梅是积石山胡林家乡高关村村民,目前,她在当地一餐馆务工,谁能想到,时刻面带微笑的她在小学还未读完时,便辍学在家照顾三位生活无自理能力的长辈。
从6岁到14岁,杜小梅只吃过一顿白米饭,是在表姐家。
随着中央统战部帮扶和甘肃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实施,高关村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小广场。
“土坯房变成砖混房,家家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里土路都变成水泥路。”原本被生活折磨疲惫不堪的杜小梅,见证着乡村变迁,看着依靠低保生活的一家人,决定要做些什么。
杜小梅先是在村广场开办小卖铺,后因多种原因,被迫关闭;最后便选择在距家不到30分钟的一家餐厅内务工。
“一边能挣钱补贴家用,一边学习经营之道。”在杜小梅看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吸引不少外地人前来游玩,她计划着,有朝一日,可以开一家农家乐。(完)
【编辑:刘欢】注:本站发布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由原创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协商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