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供求信息
热门搜: 无锡  赣州  南京  工业  阳电  作用  区别  消毒柜  纽曼  散热器  新能源  插槽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稿 » 美文摘要 » 正文

波导股份2021重组(要一篇会计论文,要求2000字,不要写的太深奥了,注意只要会计的,其他的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5 06:59:30  作者:[db:新闻资讯作者]  浏览次数:23
核心提示:本文目录要一篇会计论文,要求2000字,不要写的太深奥了,注意只要会计的,其他的不要工大高新重组后出现了st是否退市和电信有关

本文目录

  • 要一篇会计论文,要求2000字,不要写的太深奥了,注意只要会计的,其他的不要
  • 工大高新重组后出现了st是否退市
  • 和电信有关的股票有哪些
  • cec总公司是什么联系号码
  • 股票分多少个板块 股票有多少个板块
  • 600130有重组可能吗
  • 360公司最有可能借壳重组国内那个公司

要一篇会计论文,要求2000字,不要写的太深奥了,注意只要会计的,其他的不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新《会计法》颁布实施以来,财政部加大了会计改革的步伐和力度,适时出台了《会计制度》,并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进行实质性修订。这些重大举措,尤其是“八项减值准备”政策,对于抑制盈余操纵等会计造假极具震撼力和威慑力,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收益和资产的报告质量)和财务报告透明度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然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因为颁布几个制度和准则而骤然跃升。公司治理结构和注册会计师聘任等制度安排方面的缺陷、造假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剥离与摸拟等“会计创新”、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的滥用,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会计与实务的角度对这些进行剖析和探讨,并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继琼民源、ST郑百文等舞弊丑闻之后,最近又暴露出了银广夏、ST黎明等会计造假恶性案件,再次向会计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尽管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会计造假泛滥,制度缺陷使然。换言之,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并可能带来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诉诸公司治理结构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安排。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以缓解不利选择问题。经理人股票期权通过合理设计激励机制,让管理层分享企业剩余,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以缓解道德风险问题。不论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还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机制设计,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力,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原则和规定均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一般由独立董事组成,其主要职责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尽管不同国家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界定不尽一致,但在设计公司治理结构时,通常赋予审计委员会下列四个方面的权限和职责:(1)审查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2)聘任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3)审查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审计工作;(4)监督公司的行为规范。可见,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但我国迄今尚未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结果,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的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试想,如果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也是由具有良知、通晓会计学知识的独立人士执掌审计委员会,诸如银广夏、ST黎明的会计造假阴谋能够得逞吗?我国证券市场的已历经10个年头,但公司治理的规范姗姗来迟。证监会直至今年5月和8月才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原则与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其中,审计委员会的首要职责在于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勿庸置疑,这些举措是确保我国上市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创新,也与发达国家良好的公司治理标准保持一致。但笔者认为,在下列问题予以妥善解决之前,即使将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付诸实施,也难以有效地发挥抑制会计造假的作用:第一,独立董事的聘任问题。尽管“指导意见”已经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和聘用程序做出规定,但只要“一股独大”的问题没有解决,独立董事就难以保持其独立性,就有可能沦为大股东的附庸。根据我国国情,笔者建议,为了维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当剥夺大股东在独立董事聘任方面的投票权。第二,独立董事的薪酬问题。如何、合理地设计独立董事的薪酬方案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报酬太低,难以调动独立董事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报酬太高,容易使其丧失独立性。第三,独立董事的赔偿问题。如果不尽快建立独立董事的赔偿机制,要期望独立董事诚信、勤勉地为全体股东服务是不切实际的。赔偿机制与报酬问题相关联,如果报酬太低,高素质、操守好的专业人士将不愿冒着诉讼和赔偿风险出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为此,建立独立董事职业保险势在必行。第四,独立董事的工作负荷问题。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至少应当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其中有一名必须是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下设薪酬、审计、提名委员会,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重大关联交易必须经过独立董事审查,并发表意见。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平均人数为9 88人,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为3至4人。据此推算,1至2名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既要执掌1至5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还要负责或参与提名、薪酬委员会的事务,并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查和发表意见,其工作负荷是难以想象的,其工作质量是可想而知的。二、现行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危及了审计的独立性如果说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内部制度安排,那么,社会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外部制度安排。由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既可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进行约束,也可督促管理层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那么,为什么诸如银广夏和ST黎明等恶性造假事件往往是由新闻界揭露出来,而不是由注册会计师发现?难道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逊色于新闻记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新闻记者所拥有的独立性,正是注册会计师所缺少的。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社会审计的鉴证功能将一文不值,并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更具欺骗性。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严重危及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尽管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实际上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股东大会在聘任会计师事务所问题上,充其量只是个橡皮图章。这既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也是上市公司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原因。其结果,在注册会计师界形成了一种怪圈:“死路一条”———规范执业等死(被上市公司解聘),不规范执业找死(被监管部门禁入)。注册会计师也因此被戏称为“两院院士”(做得好进,做不好进法院)。这种被扭曲了的聘任制度,往往助长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心态,不仅降低了一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锐性,而且淡化了注册会计师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注册会计师事业是证券市场的根基,而独立性是维系这个根基的关键。考虑到我国要彻底根除公司治理的“一股独大”顽症尚需时日,笔者建议:第一,暂时终止由上市公司自行聘任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改由监管部门或证券交易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所需资金可以通过设立特种基金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这一改革方案在短期内难以付诸实施,至少可以选择绩优公司、ST和PT公司以及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公司先行试点。第二,实行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每隔三年强制性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免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过于亲密而丧失独立性。第三,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注册会计师因串通舞弊或重大过失而不能发现上市公司重大会计造假,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违规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应由的行政处罚为主,逐步过渡到行政处罚与处罚并重。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迫使注册会计师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第四,推行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LLP),要求所有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限期改组为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成本。三、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造假抛开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会计造假也可以从“造假学”的角度来解释。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存在,表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既然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给。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奕”的理由和冲动。造假的预期成本=P×P,即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robability)乘以处罚金额(Penalty),造假的预期收益=C+C,即虚构经营业绩骗取上市、配股、增发资格所募集的资本(Capital)以及操纵利润导致市值(Capitali zation)增加等。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我国的证券市场同样存在着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的现象,因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极小。据笔者初略统计,过去10年因会计造假被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100例,而上市公司过去10年正式对外提供的年度会计报表、半年度会计报表、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以及募股资金使用情况说明等财务资料不下1万份,就是说,造假被发现的概率远低于百分之一!被曝光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此外,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打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可见,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造假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往往被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忽略不计。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银广夏1999和2000年通过虚构7 45亿元利润创造“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EBAF=FNITS×PER×TNS其中,EBAF(ExpectedBenefitfromAccountingFraud)代表会计造假预期收益;FNI(FalseNetIncome)代表虚假净收益;TS(TotalShares)代表总股本;PE(PriceEarningsRatio)代表市盈率,TNS(TotalNegotiableShares)代表流通股份数。假设A上市公司2000年末总股本为10000万股,其中4000万股为流通股,2000年度虚假净收益为2000万元,所在行业平均市盈率为60倍,则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会计造假收益为4 8亿元。在本例,虚假净收益虽然只有2000万元,但通过市盈率这一“财富放大器”的作用,却对流通股股价造成巨大的。可见,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偏小,市盈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会计造假的财富效应是超乎寻常的。倘若再将原本不具备上市、配股、增发资格,但通过会计造假得以蒙混过关的因素考虑进去,造假的预期收益将更加惊人。事实上,最近一段时期证券市场“圈钱”运动中暴露出的众多“变脸”现象(指上市、配股、增发不久就发生业绩滑坡或亏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的收益效应,也解释了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何对会计造假乐此不疲。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我国证券市场才不断上演“刚通报了张家界,又冒出了麦科特,刚处罚了ST黎明,又惊爆银广夏丑闻”等“前赴后继”的闹剧。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蔓延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笔者认为,只有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处以重罚,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使造假无利可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四、剥离与模拟等“创新”侵蚀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基“真实和公允即可靠,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然而,真实性目前正面临着来自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前所未有的挑战。剥离与模拟是与企业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行政审批制下,由于实行“规模控制,限报家数”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竞争拿到的股票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削足适履,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和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此外,许多改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因承担职能而形成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也必须予以剥离。按理说,剥离与模拟是行政审批制的产物,实行了核准制后,剥离与模拟就应当寿终正寝。然而,恰恰在核准制实施之初,中国证监会就颁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由此看来,剥离与模拟挥之不去。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剥离与模拟这类“会计创新”呢?辩证地看,剥离与模拟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功不可没,如果不允许剥离与模拟,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是无法通过股份制改制和上市摆脱困境的。另一方面,剥离与模拟从根本上动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地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许多国有企业在上市前亏损累累,债务负担沉重,但只要经过改制和上市,往往一夜之间扭亏为盈,财务实力大增。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秘笈就是剥离与模拟。我国许多刚上市的公司,其三年又一期的会计报表展示给投资者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常常令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无地自容,只可惜这种“姣好面容”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毕竟“整容”与“天生丽质”不可同日而语。桦林轮胎、兴业聚酯等上市不到一年就亏损,ST、PT家族日益壮大,都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剥离与模拟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伤害。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已发展了1100多家上市公司。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剥离与模拟,但其所带来的后遗症也日益凸现:上市公司质地不高,绩优股容易“翻脸”。克服这一后遗症的权宜之计是保持“资金运动”。只要上市后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配股、增发进行“圈钱”,企业便可以增量资金掩盖存量资产的低效率。要“圈钱”,经营业绩就必须达到中国证监会设定的门槛。万一业绩不够怎么办?好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对剥离与模拟情有独钟、经验老到。利润达不到配股、增发的要求,上市公司可以将过去因高估利润所形成的“泡沫性”资产、经营不善的亏损子公司以及其他亏损业务剥离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再通过“模拟调整”,编制出一套人见人爱的完美会计报表,“圈钱”也就水到渠成。从会计的角度看,剥离与模拟对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其能量大有催垮现行会计框架之势。倘若剥离与模拟的存在是合理的,那么,会计主体假设、配比原则有何意义?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企业收益确定的边界,配比设定了收益确定的规则。如果上市公司可以将采用不稳健的收入确认政策所形成的不良债权、将市场变化所形成的存货积压损失、将盲目投资所形成的投资损失、将资本结构失调所形成的负债及其利息支出予以剥离,那么,上市公司只会盈利,而不会亏损。但经过剥离后模拟出的盈利,是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利润吗?难道剥离与模拟可以凌驾于会计主体假设和配比原则之上?可见,对已上市公司而言,剥离与模拟与其说是“会计创新”,不如说是滋生会计造假的温床。剥离与模拟固然神奇,但其持续功效有限,且容易模糊投资者的视线。即便老练的投资者天生一双慧眼,也难以看清上市公司剥离与模拟背后的真实面孔。基于此,该是监管部门向剥离与模拟宣战的时候了,以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如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取缔剥离与模拟,也应当对剥离与模拟做出严格限制。对于进行过重大剥离与模拟的企业,应视其经营业绩的连续性和可比性遭到破坏,必须经过3至5年的时间重新检验其业绩的稳定性,方可准许这类企业上市、配股或增发。五、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有使会计沦为“魔术”之虞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到底是一门,还是一门的争论由来已久,但现行实务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做法让笔者觉得会计越来越象是一门魔术。同一个企业,经过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将“红色业绩”(亏损)变成“蓝色业绩”(盈利)简直易如反掌。我们不妨若干案例,以透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魔法”。案例1、广电股份1997年11月将6926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15000万元的收益。同年12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的整体产权以9414万元的价格转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仅仅这两项交易就带来了22960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733万元的235 9%。若剔除这两笔交易,该公司1997年度实际上亏损了13227万元。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的“魔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案例再次印证了“有妈的孩子象个宝”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上市公司出现了亏损时,只要哭着找“妈妈”(母公司或大股东)就行了,母公司或大股东必定会通过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给上市公司“喂奶”(输送利润)。案例2、陕长岭的大股东长岭黄河集团为了解决拖欠债务,2000年10月30日将其持有的西方圣方股份公司的1000万股股权,以每股1元转让给陕长岭。同年11月22日,陕长岭以每股8元的价格将其转让给美鹰玻璃(浙江)有限公司(是否为关联企业,不得而知),获得了7000万元的投资收益,占当年利润总额1604万元的436 4%。若剔除这笔交易,陕长岭2000年度实际上亏损了5396万元。这个案例存在的疑问是:既然西方圣方科技的股权在不到一个月内便可增值7000万元,大股东为何不自己将这些股权直接出售给美鹰玻璃公司呢?假定美鹰股份是关联企业,陕长岭为何不在确定转让价格时多加一个零呢?显然是不好意思。但陕长岭是否想过,这个不好意思的直接机会成本就是减少了7 2亿元的利润。案例3、波导股份2000年度将发生的10427万元广告宣传费中的70%,即7299万元转由其大股东奉化波导科技发展公司承担,转嫁给大股东承担的费用占波导股份当年利润总额4401万元的165 8%。若剔除这一因素,波导股份2000年将亏损2898万元。大股东替上市公司承担广告费用由来已久,前有美菱电器,后有厦新,现又有了波导股份。看来,上市公司有难,大股东解囊相助已蔚然成风。案例4、ST包装(现更名为长江控股)2000年11月25日将所持四川长信纸业有限公司40%股权,以4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尚未入主的潜在大股东四川泰港集团。由于ST包装按权益法核算对四川长信纸业有限公司的投资时,已确认了1600万元的投资损失,并将投资成本减记至零,因此,这笔股权转让使ST包装平添了4800万元的收益,占当年利润总额1622万元的295 9%。同样地,若剔除这项收益,ST包装当年将亏损3178万元。一家资不抵债的公司,其股权居然可以卖得4800万元的好价钱,真是匪夷所思!同日,四川泰港集团还与ST包装签定了《赠予资产协议》,将其持有的四川省神岩风景区公司95%的股权无偿捐赠给ST包装。这些股权评估值为18943万元,扣除6251万元的递延所得税后,差额12692万元确认为资本公积。ST包装的每股净资产遂由1999年末的0 308元猛增至2000年末的2 74元。通过上述两项交易,ST包装如愿以偿地摘掉了ST的帽子。ST包装及其尚未入主的大股东堪称世界顶尖的“魔术大师”,只需签定两个协议,便可使ST这顶帽子遁形,其技艺之高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倘若取缔这些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ST和PT家族的阵容不知要扩大几倍。这类案例的最显著特点是不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是大股东向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地进行利润输送。从本质上看,通过这种手段进行的所谓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与银广夏的会计造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两者都是“数字游戏”,只不过前一种做法因法规和会计规范的不完善而被披上合法的外衣。更不可思议的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只要大言不惭地“广而告之”(充分披露)便可逃脱被制裁的命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之名,行会计报表粉饰之实的现象如果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财政部即使颁布再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也是枉然,注册会计师再超然独立也无法制止会计造假,现存的收益确定、资产计价等理论体系也将土崩瓦解,会计终究有一天会沦落为“魔术”。

工大高新重组后出现了st是否退市

截止目前,1.粤宏达2.海南高速3.华联控股4.银河科技5.工大高新6.美达股份.7.波导股份8吉林化纤9青山纸业10江苏吴中 下午收盘前。以上具体价格会有变化。

和电信有关的股票有哪些

和电信有关的股票: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中国联通、亿阳信通、高鸿股份 长江通信、浙大网新、特发信息、中创信测、东方通信、夏新电子、波导股份、中电广通。中国电信是我国三大运营商之一,主要经营固定电话、卫星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接入等综合信息服务。拓展资料:一、中国电信的简介中国电信公司成立于2000年,公司注册资本2131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位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国电信是部分资产重组后重新成立的上市公司,2002年9月10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完成注册登记,2021年8月20日发行股二、发行股票需要满足的条件公司想要发行股票,需要符合证券法的规定,还要满足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发行股票需要满足的条件,通俗的说就是公司是以发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想要达到发行股票筹集资金需要考虑并满足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情况下包括首次发行条件、增资发行条件以及配股发行条件等。公司要发行股票,首先该公司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已满3年,最近三年持续盈利,并没有拖欠股东的利息;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经营状况良好;公司能持续经营,有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没有太高的负债率;最近三年没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文件没有被查处存在虚假记录;如果不是第一次发行股票,那么需要间隔前一次发行的新股票(该股票已募足)一年以上,发行公司的预期利润率不能少于同时期银行存款利润率。另外股票发起人,认领申购的股本数金额不可以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35%;发起人认购部分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三、股票发行后多长时间可以上市一般股票发行以后,从申购日开始算起8~14天左右公司就上市交易。 比如中国电信是2021年8月20日上市的,那么按照时间推算,中国电信就是8月12日发行股票的。但是也会存在上市时间延后的情况,一般没有特殊情况,延后时间不会超过14天

cec总公司是什么联系号码

  中电筑城  大股东一次正常的大规模资产重组,在外界的多视角解读下,变得一波三折而悬念丛生  8月1日,国资委正式发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中国电子”,英文缩写:“CEC”)等集团的重组通报,而随后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简称:长城集团)及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出面承认此次重组的发生。而CEC的高层也证实已经接收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熊猫电子集团)等公司的资产。至此,一个账面资产超过600亿元的巨型集团公司—新CEC诞生。  在正式接收熊猫电子集团、长城集团之前,CEC旗下已经拥有16家全资子公司,30家控参股公司和2家境外公司,拥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了夏新电子、中软、深圳桑达等手机、软件巨头。CEC的注册资本金高达57.3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396亿元。  最近一两年,外界对CEC的关注一直停留在“中电系”内部的资产整合方面。本刊曾于2004年6月以封面文章探究过中电系内部整合的秘密(参见2004年6月21日总第275期《中电、普天,殊途能否同归》)。但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CEC的整合已经明显地超出了自己的内部整合范围,相反有关CEC将与其同行业企业的并购绯闻一直不断,而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公司就是同样在电子通信制造领域影响深远的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普天”)。  与普天的绯闻  业界真正意识到CEC开始挑起整编整个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重任正是从与普天的绯闻开始的。  从2005年5月开始,便有消息说CEC有可能会同中国普天合并。但是,CEC、中国普天以及国资委等都否定了这一消息。  最初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普天,其前身为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同CEC一样也是国资委管辖的中央特大型企业。中国普天旗下拥有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全资及控股的公司,其中上海邮通、成都电缆、南京普天、东方通信、波导股份、东信和平为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中国普天前任掌门人欧阳忠谋一度曾想通过“削藩”的方式达到对旗下公司的控制权,但是直到其离任也没有最终完成普天的整合大业。2004年1月,邢炜接任中国普天董事长一职操盘普天的整合之路。  而在此前一段时间,中国普天旗下的优质资产逐步注入到普天股份当中,而通过成立事业部的方式,中国普天已经明显地加强了对旗下资产的运作控制能力。这也被业界认为是普天改制提速的信号。  到目前为止,CEC与普天的绯闻仍然看不到进一步发展的迹象,特别是在长城集团、熊猫电子集团等中国电子的合并对象渐渐浮出水面之后,业内多数人分析认为,所谓的CEC合并中国普天的传言将到此为止。  5月底,CEC总经理杨晓堂公开宣布要在6月份宣布大的并购计划,但是他坚决否认并购的对象为中国普天。在合并长城计算机集团的消息公布之后,杨晓堂正面回应了关于CEC要合并中国普天的传闻,直言CEC从来没有过要合并普天的想法。他强调:这些传言第一不是空穴来风,第二不是事实。  收编南京六企业  虽然已经有2004年年底CEC两次在南京的收购作铺垫,但是,此次CEC对南京熊猫电子集团的重组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2004年12月,CEC同南京市国资委达成协议,出资两亿元将南京长江机器集团和南京电子管厂两家公司全盘吞下。这一次,又有四家南京的公司被纳入CEC的版图,其中包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在8月1日国资委发布的重组公告当中,并没有提及CEC重组熊猫电子集团以及华东电子集团等公司的事情。但是据杨晓堂介绍,今年上半年,CEC与南京市国资委通过股权互换方式重组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的请示已获国资委批复。CEC与南京市国资委曾在今年6月30日正式签署了关于南京市国资委委托CEC履行出资人职责、重组管理南京四家电子信息企业的协议。  现年63岁的杨晓堂与南京方面渊源颇深,曾在金陵石化公司、常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等政府部门高层任职。1998年6月调任国家开发银行,2002年出任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4年年底,CEC与南京市国资委达成重组协议,南京长江机器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更名为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CEC以现金出资8000万元,南京市国资办以企业净资产出资2000万元;南京电子管厂后更名为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3亿元,其中,CEC以现金出资1.2亿元,南京市国资委以企业净资产出资1.1亿元。  据透露,此次重组结果令江苏省和南京市上下颇为满意。2005年1月,CEC甚至将年度工作会议也放在南京举行,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南京市的诸多高层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由CEC全面收编南京所有原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的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  CEC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南京方面的重组他本人亲自参与了这些谈判,并最终敲定了采取换股的重组方案。  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拥有南京熊猫集团22.07%的股份,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拥有4.32%的股份,在CEC同南京市国资委签订的协议中,这两家公司所持南京熊猫集团股份都将转让给CEC。  长城计算机集团的落幕  并入CEC之后一度曾经在国内信息产业有着深远影响的长城计算机集团这一次走到了尽头。  成立于1986年的长城集团,注册资金1.1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22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公司14家、参股公司4家、上市公司4家。长城集团与原舵手王之在信息产业领域拥有极高的声望,虽然近几年来长城集团在PC等业务方面明显不如联想集团表现得那么抢眼,但是其影响力却无可厚非。此次长城集团的落幕也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现在看来,2004年5月,长城集团原董事长王之的退休应是长城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王之一直希望能够通过长城在宽带等领域的业务带动企业走出颓势,无奈宽带接入市场在跑马圈地时代结束之后遭遇的挫折让长宽元气大伤。王之也曾经试图通过同IBM、神州数码等公司的合作挽救其PC业务,但是均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当陈肇雄赴长城集团履新之际,即有消息称陈将推动长城集团与CEC的融合。在此之前,陈一直在CEC担任副总裁,与杨晓堂搭档得相当融洽。  陈肇雄主政长城集团之后,马上对长城旗下的各路资产进行整合。2004年8月,长城集团宣布终止与覃辉手下的卓京投资在2003年12月达成的关于出让湘计算机(000748.SZ)的交易。而对于其他主业之外的业务,长城集团逐渐退出。  就在7月底,深圳科技A(000021.SZ)公告卖掉了长城在深圳贝特开发所持有的40%的股份,理由是集团对半导体业务前景不明的状态不满意,但同时也有深圳科技将自己的主业定位于硬盘磁头业务的考虑。  在2004年年底,有消息说长宽的股东希望将其转手,卓京投资旗下的长丰通信一度被传是接手的对象,但是由于“覃辉风波”的出现而未能达成交易。但是,有关人士介绍,卓京真正接触的是中信手中长宽50%的股份,长城集团并没有明确要出售长宽的意思。但是,长城集团确实调整了长城宽带的管理层,并开始大幅整合长宽的资产。  在资产整合的同时,长城集团也在品牌方面逐渐完成了品牌的统一。而这一信息也曾经被外界理解为陈肇雄有意要重振长城。但是,随着长城电脑孙治成的离职,长城集团融入CEC的消息也逐渐得到确认。7月1日,国资委正式下文同意长城集团并入CEC,CEC与长城集团的重组工作进入方案论证阶段,而具体重组方案将在8月20日前报国资委审批,届时长城集团也将最终落幕。

股票分多少个板块 股票有多少个板块

板块划分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在不断变化。一般地可分为四大板块,即指数板块、行业板块、概念板块和地域板块。指数板块有:50板块、100板块、180板块、沪深300板块等;行业板块有:房地产板块、金融板块、钢铁板块、化工板块、券商板块、汽车板块、商业板块、纺织板块、水泥板块、医药板块等。金融、银行、券商、化工、地产、石化、有色水泥钢铁、煤炭、医药、农业、电力、家电、汽车商业、纺织;概念板块有:A+H基金重仓增持3G高送转能源板块、创投板块、世博板块、亚运板块、重组板块、中小板板块、大盘蓝筹板块等。地域板块有:西部板块、海西板块、山东板块、河北板块、江西板块、湖南板块等建议您可进行了解。温馨提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应答时间:2021-08-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00130有重组可能吗

没有。600130属于波导股份的股票,于2022年6月18日进行下跌,主要是因为资金链断开,而后不会在进行重组,所有公司中的资金都是不足的,没有资金的实力进行重组。

360公司最有可能借壳重组国内那个公司

  中概股回归是今年A股市场一大炒作主题。权威消息称奇虎360私有化交易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以交易总额计算,这将是中概股规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奇虎360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互联网安全公司,80亿美元的市值,周鸿祎还是觉得严重低估,计划在私有化交易结束后很快在中国国内上市。借壳上市是360实现快速A股上市的捷径。360会选择哪家上市公司作为壳体呢?首先排除创业板,从主板、中小板里选,然后排除问题股,360要实现快速上市,应该找一个干净的壳,无重大诉讼、无大笔负债、近期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记录,此外,壳体的各主要股东对卖壳无争议,甚至有强烈的卖壳欲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层面多,也可以排除。偏远地区的地方zf出于政绩方面的考量,也会干预卖壳。这样一排除,可选的空间就比较小了。  近期遴选出来的波导股份(600130),笔者认为是奇虎360借壳的最佳标的。  1、波导的商标。波导股份(600130)以1.5亿元受让波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波导科技”)的“波导”商标。公司在手机研发与制造深耕多年,专利体系、生产制造方面有一定的优势。360手机目前还是靠代工生产。若能整合波导,未来可以利用波导的生产线,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360手机坚持走高端路线,波导品牌进行升级后,可以布局国内外中低端市场,产品结构更加完善。  2、波导的股权结构好。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公司股份后,第一大股东变更为波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徐立华重心已转向汽车制造,波导的品牌,由他而生,因他而大,也因他而衰。试想波导如果当年能在国内智能机率先发力,占据头把交椅,哪里还有小米,魅族什么机会啊?现在锤子都可以指点江山,轻松融资。波导何等惭愧?若能抓住360回归A股的契机,波导品牌有可能在周鸿祎的管理下东山再起。这也符合徐立华的利益。问题在于普天,新纪元相继败走波导后,徐立华能否放下心中的执拗,放手交权?  3、波导现金流充沛。2014年全年营收16亿,比13年增20%,净利7400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亿。波导股份目前市值60多亿,这个市值对波导而言还是比较公允的,主板的净壳现在市值都40亿以上了。360的A股估值应该在2000亿以上,波导的市值也就是个零头。所以说,对于其他借壳方来讲,60亿的市值有点高,但是对于360来说,壳市值可以不在考虑范围的,重要的是壳下面的手机制造平台价值!  4、360如果借壳波导,可以整合手机研发、制造资源。波导公司拥有约300人的研发队伍,专业从事手机主板及整机的研究开发,能同时跟踪多个技术平台、提供各种制式的手机产品。经过技术改造之后,公司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公司还拥有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公司长期致力于手机研发生产领域,与国内外主要芯片供应厂商和元器件生产厂家都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国内多数手机生产厂家相比,公司具备一定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公司一半以上的业务量来自海外市场,有一定的渠道优势。  5、奇虎360有跟低端品牌手机合作的先例。之前360曾欲50亿全资收购酷派,酷派不认可这个价,后来奇虎360公司(QIHU:NYSE)宣布与酷派集团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前者投入4.0905亿美元现金,占有该合资公司45%股份。随着乐视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奇虎与酷派的合作开始出现裂隙。今年9月,奇虎360宣布其日前已书面通知酷派公司,要求酷派公司按照股东协议内容,购买360在双方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所持有的全部49.5%的股权,总价约14.85亿美元。奇虎360称,此举是希望酷派立即停止违反合资协议的行为,停止其与竞争对手乐视资本合作后对合资公司奇酷带来的持续性伤害。预计奇虎360与酷派的合作不会走太远。这种状况下,波导会不会有可趁之机?  波导手机曾经创造国内手机占有率60%,出口第一的销售神话。短暂的风光后,便开始走向衰落。近几年,华为、中兴、小米、魅族、锤子等本土品牌风生水起;而波导,这个曾经的“国产手机第一品牌”,渐渐被这些后来者赶超,成为一个被人淡忘的品牌。令人奇怪的是,波导危而不倒的局面竟然撑了十几年,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黑莓等品牌纷纷倒下的时候,波导手机却借助海外市场,顽强的活了下来,尽管能活多久还是个问题。对于壳公司来说,波导的体量有点大,徐就算想卖壳,还真难找到合适的买主。波导若能能抓住奇虎360手机回归A股的重大机遇,涅槃重生之后必然更加强大!奇虎360若能借壳波导,近可震慑酷派,远可与华为分庭抗礼!双赢的局面,1+1》2的局面,就看双方有没有缘分啦!

 
关键词: 波导
 
 
相关推荐
热门点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